
南宁蓄电池总代理
南宁市华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X蓄电池的企业,在广西南宁代理销售各厂家的各类蓄电池,以及包括不同类型的蓄电池产品,如机房内UPS蓄电池、配电房后备蓄电池组、太阳能免维护蓄电池组。我司有X的技术人员和团队,为各客户提供售后服务和维护工作。
国内外标准规定设定温度模型
可以看出,在UIC 553曲线中温度区间从22 ℃到27 ℃范围相对较小,考虑欧洲地区人居密度较适合人口密度小的地区使用;EN 14750标准中B类车制冷时整体设定温度比UIC 553标准在相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,设定温度平均提高1 ℃以上,也说明了在欧洲地区温度设定与人口密度及乘客乘车密度相关,且欧洲地区多属于地中海及温带海洋性气候,温度适宜,设定温度一般偏高。但是从我国一个具有温度设定规定的标准GB/T 12817标准中可以看出,南宁蓄电池总代理在室外环境温度小于32 ℃时,温度设定低于其他两项欧洲标准1~2 ℃,在环境温度大于32 ℃时,设定温度随环境温度升高逐渐接近其他两个标准的设定值。这也是我们在高外环温条件下做节能的一个方向,在节能和舒适性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取舍。在低外环温时,结合我国国情,若是早晚高峰时乘车人口密度达到极限,车厢设定温度设定需要保证比欧盟X设定温度低2 ℃左右,这样可弥补乘客密度大引起的乘车不舒适性,这也是近年来,行业内一直在研究的载客量与设定温度的对应关系。
2.2 车厢风速
在不同车厢设定温度下,风速对乘客乘车舒适度的性影响也不同,但是风速设定跟送风风口面积和车厢设定载客量有关,在夏季制冷时,理想的风速状态是“有凉感,无风感”这样可以避免风速过大,影响人体头部不舒适感,但是风速又不至于过小对车厢内气流分布均匀造成影响。
UIC 553《客车车厢的通风、供暖和空调》2003年版本规定车厢内微风速要≥0.05 m/s,大时不能X过0.9 m/s,风速与温度成正向关系,在温度较高时,通过提高风速弥补温度不舒适感。整体风速区间如图5所示。
图5 UIC553 风速与室内温度对应范围
EN 13129—1—2002中规定车厢内温度在18 ℃~30 ℃之间时,风速范围为0.05~0.9 m/s,与UIC 553风速区间一致。
EN 14750—1规定在车厢内温度小于27 ℃时,车厢内风速值大为1.1 m/s,小为0.8 m/s。微风速明显较其他标准大大提升,估计是通过微风速的提高,弥补车厢内温度较高带来的投诉风险,同时又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。
CJT 354—2010中规定空调系统运行时,客室内气流速度应大于0.07 m/s,在测试时,大气流速度应≤0.9 m/s。
GB/T 33193.1—2016中规定了空调运行时大微风速和小微风速的限值,如图6所示,其中在22 ℃以上时,车厢内大微风速为一定值0.6 m/s。
图6 GB/T 33193.1风速与室内温度对应范围
GB/T 12817—2004标准中对车辆内部温度和风速按照冬季和夏季进行区分,这样充分考虑了人体穿衣热阻的不同对风速感官温度不同的特点。在夏季车厢内平均气温24 ℃~28 ℃之间,车厢内平均微风速小于等于0.35 m/s;在冬季,由于我国地域差异,标准中将车辆分为运营在北京以南和其他非限定区域,在北京以南区域车厢内设定平均温度和平均微风速设定相同,温度控制在18 ℃~20 ℃之间,微风速小于等于0.2 m/s,两则不同点是新风量的要求,在北京以南地区供给每个旅客的新鲜空气量为15~20 m3/h,其他非限定区域为10 m3/h。这也是考虑了整体室外环境温度对新风负荷的影响。
2.3 车厢湿度
在不同车厢设定温度下,相对湿度同时也影响乘客的乘车舒适性,根据气候环境的不同,我国冬季相对干燥对车厢内湿度要求较小,而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中,车厢内相对湿度需要严格控制,湿度较大乘客会产生较明显的闷热感,目前很多轨道车辆空调厂家已经单X设置了空调除湿功能,提高车厢内湿度控制精度,达到不同标准对车厢内湿度的要求。
UIC—553《客车车厢的通风、供暖和空调》2003版本规定车厢内温度为20 ℃~29 ℃之间时的相对湿度要求。大相对湿度为65%,南宁蓄电池总代理在车厢温度29 ℃时,相对湿度要小于45%来弥补温度过高带来的不舒适感。
图7 EN 13129—1车厢内相对湿度与设定温度范围对应关系
从图7中看出,EN 13129—1—2002中规定车厢内温度在20 ℃~29 ℃之间时,车厢内相对湿度≤65%,且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,与UIC 553风速区间一致。